欢迎来到东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咨询热线:13711631240 注册 |  登录

课程 政策 专家 活动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协会要闻产业动态扶持政策企业招聘

重点来了!解读东莞市政府“一号文”

来源:东莞市信息技术联合会

日期:2023-02-10

2023年

东莞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东莞市政府网站发布

2023年市政府“一号文”

《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图片


文件突出以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出20条政策、75项措施,涉及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各项奖补政策资金约15亿元。


“一号文”也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不少于25家,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42%,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比重达到36.5%,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不低于50%,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占GDP比重稳定在4%左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的市政府“一号文”有哪些重点?

我们帮大家划好了!



1.坚持以大产业重塑体系结构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

加快打造   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  等产业新立柱,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   千亿元  规模。到2025年底全市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少于  2000亿元


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招商工作市领导牵头走访对接不少于1个投资额  50—100亿元以上项目,其余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镇街(园区)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对口协调部门主要领导牵头走访对接不少于1个投资额  30亿元以上项目。对在项目引进中起到实质性促成作用的个人、团队或法人单位给予最高  300万元奖励。


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

支持市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化绩效突出的给予最高  500万元奖励。2023年认定  30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20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重点企业对标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转型升级,2023年认定不少于  20个 智能工厂(车间),给予最高  1000万元补助,牵引带动不少于  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转型。


支持制造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支持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择优推荐参选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的给予  3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企业、“文化+制造”等产业融合优质项目分别给予最高  50万元奖励。


2.坚持以大平台提升承载效能 提升产业空间综合效益

 

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

2023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标准化产业片区土地整备  5000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土地不少于3片。


推进镇村工业园整治改造

2023年启动不少于10个园区升级改造。各镇街(园区)谋划至少1个500亩以上“工改工”片区。


扩大低成本空间统筹供给

2023年打造不少于  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的低成本产业空间。鼓励镇街(园区)利用“三旧”用地、闲置用地、新增用地等统筹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安置房。 


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

探索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计划,运用差别化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政策。


3.坚持以大项目集聚增长动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创新产业项目全链条服务机制

2023年全市四大战略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增产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比例达到  30%。试点产业项目竣工后设置  2—3年“服务续航期”


创新产业项目增资扩产机制

新增用地50亩以下的项目由镇街(园区)开展经济效益审查后报市备案。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事后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单个项目给予最高  1000万元补助。 


创新产业项目投资撬动机制

引导制造业企业扩大技改投资,单个项目按不超过新设备购置额的10%,给予最高  1000万元补助。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利润再投资等加大投资力度,给予每家企业最高  1亿元奖励。


4.坚持以大企业赋能产业生态 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梯队

 

支持“链主”企业领航发展

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每条产业链遴选  2—3家“链主”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推广“整链授信”模式,推动“链主”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支持“链主”企业参与新型用地(M0)、“工改M1”等项目开发建设。


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2023年  新增境内外上市和过会企业  10家以上,实现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  5000亿元

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联合申请产业用地,到2023年底全市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不少于  1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  2000家,累计培育认定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50家以上。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  950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规模达到  400家


支持制造业企业    “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

202  3年全市完成不少于  1500家“个转企”“分转子”。2023年推动  1500家以上工业企业升规入库,对“新升规”工业企业给予最高  10万元奖励。


支持制造业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对规上工业企业举办新品发布会、宣传推介会、订货会、经销商大会等给予最高  50万元补助。


帮助制造业企业   稳生产降成本

对承租  我市国有物业的市场主体,给予3个月租金减免,引导集体物业、社会物业允许承租市场主体缓缴3个月租金并免收滞纳金。力争2023年全市制造业贷款规模突破  3300亿元


5.坚持以大环境厚植比较优势 营造湾区一流发展环境

 

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  

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制造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统筹推进全市坚持制造业当家重点工作任务。


打造与广深一体的营商环境

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在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服务效率等方面全面对标广深先进做法。

优化涉企财政资金不予资助规定,简化资金审核流程,提高拨付效率。


扩大产业人才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用3—4年增加  100万 名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到2025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过  150万。2023年筹集   保障性租赁住房  30000套,供给共有产权住房3000套,统筹各类学位10000个以上,专项保障产业人才安居和子女入学需求。


图片

首页 培训课程 企业服务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2021 东莞市信息技术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市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G4-402室